您的位置:
FMH科普-药食同源篇 | 生姜:厨房里的“养生专家”

提到生姜,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它那辛辣、酸涩的口感。其实,“调味品”只是生姜的角色之一,其养生保健作用更为突出。

根据植物分类依据,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的根茎,其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在中医体系中承载着解表散寒、温中止呕、解毒的核心功效。元朝吴瑞所著的《日用本草》中这样描述生姜的功效:“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

生姜的药用价值,在于其复杂的化学成分及多靶点的药理作用。生姜的核心活性成分主要有姜辣素类、姜烯酚类和挥发油类。其中,姜辣素类包括6-姜酚、8-姜酚等,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以及抑制肿瘤细胞增长的作用。姜烯酚类是生姜加热或干燥后,姜辣素类物质脱水转化而成,具有促进代谢和调节血糖的作用。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姜醇、姜烯、柠檬醛、水芹烯等,其核心作用是促进消化、抵抗病原微生物、驱寒发汗等。

生姜的药用价值突出,其养生价值也不容小觑。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先生开药方”。夏天人体阳气浮于体表,脾胃阳气反而虚弱,再加上吹空调、吃冷饮,容易导致胃中虚冷,引发腹泻、食欲不振,而生姜性温,能温中驱寒、刺激消化液分泌,特别是所含有的姜辣素能促进血液循环、通过发汗调节体温,排出身体内的湿气。不过,这一谚语并不适合所有人,中医讲究“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热性体质者夏天就不适合吃姜。

简单了解姜的药理作用和养生价值后,如何“吃姜”也是一门学问哦!和生姜相比,干姜中姜烯酚类成分含量是生姜的5—15倍,升温效应提升2—3倍。所以,当你因淋雨而感染了风寒时,不妨试一试干姜肉桂茶——准备干姜片和少量肉桂,用开水冲泡,最后加红糖调味,趁热喝下可缓解风寒。在中国闽南、台湾等地区,姜母鸭这道地方名菜引人垂涎,不仅因为其味美,更在于其具有祛暑湿、祛肺燥、养脾健胃、舒筋活血、驱寒化痰等养生价值,十分符合南方人祛湿的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购买及食用生姜时也有注意事项。首先,如果家里存放的姜有一点发霉,千万不要吃,因为腐烂生姜会产生毒素黄樟素,即使切除霉变部分仍然存在安全风险。其次,选购生姜时要选择表皮完整、无褐斑、断面呈淡黄色的生姜,不要选表皮过于光滑或者有刺鼻酸味的,因为这种可能是用硫磺熏制过的。最后,吃姜的时候最好削皮,这样能大量降低摄入污染物和农药残留的风险,并且成年人生姜的摄入量每日最好不超过10克。

在健康需求升级的今天,我们既要善用科技解锁生姜新的价值,更需传承“饮食有节、五味调和”的辨证智慧,让生姜这味穿越千年的药食同源之宝,继续守护人类的健康未来。

摘自《中国食品》杂志2025年第17期54-55页

想要吃得健康、吃得美味、吃得科学

尽在《中国食品》杂志!

各位关心、关注、关爱《中国食品》杂志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



在2025年,《中国食品》杂志进行了全新改版,这里不仅有美食、美酒、优质食材、饮食文化,还有:
国家级烹饪大师聊菜系发展、讲师门传承、谈烹饪心得;
各菜系优秀厨师的招牌菜肴;
社会各界的食品爱好者分享他们的美食故事;
食品行业专家学者剖析行业发展脉络、科普食品营养健康知识


欢迎订阅2025年《中国食品》杂志


杂志介绍



《中国食品》杂志于1972年创刊,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食品杂志社编辑出版,为半月刊。《中国食品》上世纪80年代单期发行量达到40万册。《中国食品》杂志针对大众刊发科普类、知识类、美食类、人文类以及康旅类文章,主要报道食品行业发展和动态,传播美食、美酒、餐饮食材、烹饪技艺、普及食品营养健康知识,弘扬和传承中国饮食文化。该刊整体风格轻松愉快,内容浅显易懂,符合大众阅读需求,刊内附精品图片,文章包括人文地理和情感分享类,阅读完之后还能够让读者学到一些知识,增长一定的见识,触发一些思考。换个角度来看待食物、健康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了解不一样的食品,带给读者一个有趣的食品世界!将“舌尖上的中国”用精美生动的文字描绘出来、并通过旗下新媒体平台更大范围的传播出去!


栏目介绍

行业资讯、专家解读、大师的菜、美食烹饪、西餐焙烤、养生食疗、营养课堂、智慧餐谱、饮食文化、名家典故、美食说、美食艺术、食物灵感集、校园食育、美食地理、美酒品鉴、茶咖时光、道地食材、美食器皿、食品AI、味觉探秘、主动健康、运动营养、文旅食创。


邮发代号:2—44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1498/TS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0—1085

国外代号:SM377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单期定价:30元 全年定价:720元
订阅方法
读者可通过银行汇款至中国食品杂志社,汇款信息如下:
单位名称:中国食品杂志社
收款人账号:0200049209024922112
收款人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阜外大街支行
汇款后请通过邮箱或电话与编辑部确认。
电子邮箱:chinafoodn@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3155433


2025年《中国食品》订阅回执(复印有效)

 姓名


性别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订阅期数


订阅份数


QQ


微信


发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