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专栏征稿 | 药食同源的临床证据研究

专栏主题

Clinical Evidence Research on Food and Medicine Homology

药食同源的临床证据研究


专刊主编

专栏诚邀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俊华教授、兰州大学田金徽教授、暨南大学李怡芳教授和韩医研究院Myeong Soo Lee教授作为专栏特邀主编,陈哲助理研究员(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郭敬副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高岩副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毛文君副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王秀环副研究员(北京回龙观医院)、于斐博士(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袁陆顺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丰攀峰博士(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作为副主编,指导符合药食同源特色的临床证据研究专题的策划与选题,评估论文的创新性和科学性,包括但不限于真实世界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确有疗效证据的基础研究、病例报告、方法学创新、综述、观点等。


专刊介绍

药食同源产品在维护健康方面有双重作用。加强对其维护健康的价值和作用规律研究,提供在人群应用的相关研究证据,可以推动合理使用,提高疗效。循证医学相关研究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药食同源产品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的科学评价。本专刊围绕药食同源产品在疾病预防、干预、康复以及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价值,对相关人用证据进行评价,为合理使用提供科学研究证据。

1.药食同源产品在治未病中的应用价值及研究证据;

2.药食同源产品在疾病防治中的研究证据;

3.药食同源产品在促进疾病康复中的价值;

4.药食同源产品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系统综述/Meta分析;

5.药食同源产品开发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体系;

6.药食同源相关产品的作用机制研究;

7.药食同源产品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药食同源;临床证据;临床应用;健康管理;临床营养学


Food & Medicine Homology优势

1.开放获取(读者可无限制免费访问,在SciOpen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https://www.sciopen.com/journal/3006-6867

2.免费

3.精准推送,参考效果好


投稿须知

1.投稿网站:

https://mc03.manuscriptcentral.com/fmh

2.投稿截止日期:2025年12月30日

3.出版日期:2026年5月

4.为确保所有稿件都能被正确识别并纳入本特刊,请作者务必选择Special Issue: Clinical Evidence Research on Food and Medicine Homology


专家介绍

张俊华,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负责人。担任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药监局中医药循证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世界中联临床疗效评价专委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临床药理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青年岐黄学者、天津市“131”第一层次人选等人才计划;获得科技部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和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天津市杰出人才等称号。从事循证中医药学研究和组分中药研发。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主编出版《循证中医药学》等方法学著作3部;发表论文200余篇,4篇论文入选F5000,连续两年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田金徽,中科院近物所博士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甘肃省循证医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获第九届甘肃青年科技奖、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兰州大学隆基教学新秀奖、骨干奖和创新奖,入选2023年和2024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担任4个国家级学会副理事长/副主任委员和4个省级学会副主任委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The Lancet、The Lancet Microbe、JAMA Network Ope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CSCD论文40余篇。主要完成人的研究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兰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首届国家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各1项。主编和副主编教材或论著4部和6部。

李怡芳,暨南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青年长江、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卓越青年团队负责人、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主要从事脂质氧化代谢与疾病易感性、中医药抗感染特色模型与靶标研究。相关研究在Nat Commun、Cell Death Diff、Cell Reports、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Redox Biol、J Adv Res、J Clin Invest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获中国授权发明专利13项,其中3项实现转让。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2)、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中国专利优秀奖(第3)、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1)。兼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医药综合评价智能决策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专委会常务委员,Acta Pharm Sin B、Chin J Nat Med、Acta Mater Med、Acup Herb Med等期刊青年编委,《中国药理学通报》青年编委会副主任。

Myeong Soo Lee(李明洙),韩国韩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曾在英国半岛医学院学习循证医学。担任伦敦南岸大学(2016-2019)、天津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兰州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奥舍尔综合医学中心的兼职教授。作为国际补充医学研究学会的创始成员和前理事会成员,他现任医疗实践指南报告项目(RIGHT)小组成员以及国际指南网络(G-I-N)亚洲分会主席。他领导科克伦补充医学韩国分会,是包括《整合医学研究》在内的30多种SCI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会成员,已发表600多篇SCIE期刊文章。根据斯坦福大学的引文排名,他在2020年和2022年全球科学家中位列前2%

陈哲,中医内科学博士,中西医结合博士后,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及循证智能转化方法学研究。担任世中联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参与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项目、科技部项目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重点课题4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3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项目、组分中药重点实验室项目等。参编专著5部,发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30余篇。担任《Food & Medicine Homology》青年编委,《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核心审稿专家。

郭敬,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医药综合评价智能决策分会副秘书长,世界中联方药量效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青年委员等。主要从事研究方向为中药新药证据转化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等6项课题。

高岩,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学科骨干。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临床药学博士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信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评审专家。2024年入选医管中心“创新梦工厂”负责人,同年入选药学领域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 since 2024)。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烟台大学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项目等。《抗感染药学》编委,《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中草药》《沈阳药科大学学报》《遵义医科大学学报》青年编委,以及国际期刊iMeta(IF=23.7)青年编委。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神经精神药理学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理与毒理学分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补益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药理学会神经精神药理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秘书长,北京药理学会神经精神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第一作者SCI文章18篇,发表SCI期刊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授权1项。参与编写教材3部。2024年起参与“百度健康医典”药学词条评审和校正工作。

毛文君,男,医学博士,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胸外科后备学科带头人,南京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为江苏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健康管理学会大数据分会委员,江苏省科教强卫工程青年重点医学人才,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双百”中青年医疗卫生拔尖人才。美国科学研究荣誉学会(SIGMA XI) 会员,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士(Fellow), 美国胸外科协会(STS)会员,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会员,海峡两岸手汗症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学术指导委员会胸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胸肺学组青年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会员,无锡市医学会胸外科分会秘书,无锡市医学会胸外科青年委员会副主委,无锡市胸心外科质控中心秘书,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基地胸外科教学主任。任“iMeta”执行副主编,“Technology in Cancer Research & Treatment”副主编,“BMC cancer”副主编,“Exploration”,“iMeta”,“Cancer Drug Resistance”,“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Engineering Microbiology”,“Acta Materia Medica”,“Food & Medicine Homology ”,“MedMat”,“Infectious Medicine”等编委/青年编委。《中华器官移植杂志》和《器官移植》编委。

王秀环,副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及博士,现任北京回龙观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研究员。Food & Medicine Homology、Journal of Future Foods、Sc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等期刊的青年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主持北京研究型病房卓越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或省部级课题6项,作为SubI参与多个药物临床试验,参与多个中药大健康产品、日用化妆品等横向课题;另有主持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课题1项,指导并参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精神疾病病因学及新药开发及作用机制研究,包括基于生物信息学的精神卫生疾病生物标记物、发病机制等挖掘,中药/民族药治疗抑郁、青少年抑郁、精神分裂症等药物开发,以及功能食品辅助药物治疗抑郁、失眠等精神疾病的临床试验等。围绕精神卫生领域新药创制及机制研究、炎症-免疫平衡、化学计量学、药物体内外代谢、人工智能算法建模等方面,近五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篇,主要收录在npj Schizophrenia、J Ethnopharmacol等期刊上。

于斐,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治医师,联合培养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深圳市卫生健康菁英人才,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和骨内科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质疏松病学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外科学分会理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医药慢病防治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西医外科智能诊疗分会理事。主持国自然青年项目1项、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3项、白求恩公益基金会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1项;担任多个英文杂志和国内核心期刊的客座编委和青年编委;获得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次、滨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二等奖1次。

袁陆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介入中心医师,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医学博士,H指数19。主要研究方向:血管生物学,内皮糖萼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主持市卫健委(申康)2023-2025年度促进市级医院临床技能与临床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局级)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级)1项,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启明星培育(扬帆专项)(省部级)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IF=10.6)、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IF=9.2)、Cell Death & Disease (IF=9.0)等杂志上共发表论文20篇,累积影响因子超100。

丰攀峰,男,博士,主管药师,现任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南通市卫健委“十四五”青年医学重点人才,担任Food & Medicine Homology青年编委,《中国药房》青年编委,《中华养生保健》编委,主持及参与国自然面上项目、江苏省药学会等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4篇,获南通市卫健委新技术引进一等奖1项,Phytotherapy Research等期刊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