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专栏征稿 | 药食同源在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专栏主题

Ageing and Ageing-related Disease Study in the field of Food and Medicine Homology

药食同源在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专栏主编

专栏诚邀北京医院林雅军研究员、沈阳药科大学吴浩特聘副教授作为专栏特邀主编。李宁教授(河南农业大学)、张谦副研究员(内蒙古医科大学)、成向荣副教授(江南大学)、栾飞校聘副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潘瑶校聘副教授(南昌大学)、盛潇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李君博士(内蒙古医科大学)、高明博士(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作为副主编,指导符合药食同源特色的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研究议题的策划与选题,评估论文的创新性和科学性,包括但不限于药食同源产品对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影响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能体现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综述等。


专栏介绍

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在整体、组织、细胞、分子和代谢等水平上发生退行性改变。这些变化导致机体生理机能的逐渐下降和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类疾病、癌症等衰老相关疾病的易感性增加。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各类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和发病人数随之增加。积极应对老年人群生理功能衰退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当今世界的迫切需要。

本专栏旨在探究衰老机制、挖掘药食同源产品对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的防治功效,推动老年健康营养品体系发展,助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感兴趣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1. 药食同源产品在抗衰老中的应用价值及作用机理。

2. 药食同源产品在防治衰老相关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类疾病、肿瘤等的应用及作用机理。

3. 药食同源产品改善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物质基础

4. 药食同源产品在衰老相关疾病应用中的临床研究

5. 药食同源产品在衰老方面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药食同源;衰老;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


Food & Medicine Homology优势

1.开放获取(读者可无限制免费访问,在SciOpen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https://www.sciopen.com/journal/3006-6867

2.免费

3.精准推送,参考效果好


投稿须知

1.投稿网站:https://mc03.manuscriptcentral.com/fmh

2.投稿截止日期:2025年12月30日

3.出版日期:2026年5月

4.为确保所有稿件都能被正确识别并纳入本特刊,请作者务必选择Special Issue: Ageing and Ageing-related Disease Study in the field of Food and Medicine Homology


专家介绍

林雅军,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植物营养与健康分会会长,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临床营养与健康分会副会长,北京食品学会特医食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常务委员。2008年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从事衰老机制研究工作,首次发现KNDC1基因与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密切相关。同时还负责北京医院保健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研究工作。先后主持过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参与过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SCI论文30多篇。获得2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多项保健食品临床试验工作。

吴浩,特聘副教授,沈阳药科大学专任教师。从事中药及中药活性成分、食品及食品活性成分的抗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衰老的研究。近5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geing Research Reviews,Redox Biology,Cell Death and Disease,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等期刊发表论文12篇,含中科院1区论文5 篇,IF>10分2篇;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辽宁省教育厅基金。参编教材1部。担任Food & Medicine Homology的青年编委。

李宁,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营养与健康系副主任,国家教育部特技特派团产业组组长,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河南省一流课程负责人,河南省开封市科技特派团团长,中国营养学会基础营养分会委员,河南省营养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食品营养与健康等方面的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河南省优青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等省部级项目5项,获得省级奖项6项,第一作者发表SCI文5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3项,出版著作5部。

张谦,副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Food & Medicine Homology杂志青年编委、《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南方医科大学学报》青年编委,内蒙古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药抗炎与免疫药理研究,在疾病分子机制方面特别关注于药物通过调控肠道菌群、生理活性脂质及脂代谢介导的信号通路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教育厅项目1项,主持卫计委项目1项,主持校级项目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发表SCI收录论文7篇,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5篇,发表中文期刊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13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1部,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得2023年内蒙古医科大学创新人才奖。指导学生项目10余项,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自治区一等奖2项,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区大中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自治区二等奖1项,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赛区获得铜奖1项,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获中医赛道优秀奖。

成向荣,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助理。目前担任Food & Medicine Homology, Journal of Future Foods青年编委。曾获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江南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我最喜爱的老师”等称号。主要从事食药同源物质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包括基于化学、生物信息学的功效物质挖掘与制备、营养与代谢调控、分子机制研究等。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6项,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二等奖1项。

栾飞,中药药理学博士,校聘副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专职教师。主要从事《药事管理学》和《中药药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致力于中药心血管药理学及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及教育部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开放课题等10余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共同)在Phytomedicine, J. Ethnopharmacol., Phytother. Res., Chem. Biol. Interact., Eur. J. Pharmacol., Antiviral Res., Int. J. Biol. Macromol., Front. Microbiol., Mol. Immunol., Carbohydr. Polym., Food Chem., Food Funct., 中草药及中国中药杂志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IF>10分2篇, ESI高被引论文3篇; 2024年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目前担任中草药杂志社《现代药物与临床》和《Food & Medicine Homology》等期刊青年编委。同时作为包括Phytomedicine, J. Ethnopharmacol., Carbohydr. Polym., Phytother. Res., Phytochem. Rev., Int. J. Biol. Macromol., Int. Immunopharmacol., Fitoterapia, Drug Des. Dev. Ther., Pharm. Biol.和Exp. Cell Res.等杂志在内的多个期刊审稿人。指导本科生获202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陕西赛区省级银奖(产业命题赛道)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潘瑶,南昌大学与加拿大Memorial University联合培养博士,南昌大学校聘副教授。参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5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江西省卫健委科技项目、江西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江西省赣鄱英才学科带头人(产学研类)项目等资助。担任中国防痨协会营养分会常务理事、江西省营养学会理事,南昌市营养学会副秘书长。目前主要从事研究方向为植物化学物的健康效应和相互作用。对食品中植物化学物的抗氧化效应及其协同作用进行长时间的探索。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研究型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受邀参加“2018海峡两岸暨港澳大健康论坛”报告获三等奖,相关成果获2022年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主持参与编写本科生、研究生教材3部,儿童食育读本1套,参与/主持国家级、校级教改课题2项。

盛潇,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讲师,上海市植物学会植物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医临床药学分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天然产物/中药活性成分抗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的活性评价及机制探究。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及校级基础研究基金等8项,以第一作者/共同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Cell proliferation, Plos Genetics, Plos Biology, 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多篇,担任《Food Safety and Health》、《Food & Medicine Homology》《药物评价研究》等期刊青年编委。

李君,助理研究员。中国药理学会会员,内蒙古药理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内蒙古营养学会会员,Food & Medicine Homology杂志青年编委。主要致力于中蒙药质量评价、药效物质基础、中蒙药抗炎与免疫药理研究,在疾病分子机制方面特别关注于药物通过调控代谢、肠道菌群介导的信号通路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厅项目1项,卫健委项目1项,主持校级项目4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 4篇,参与编写蒙药专著1部,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指导学生项目10余项,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获中医药学赛道复赛三等奖。

高明,博士,助理研究员,就职于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中药民族药及内生真菌中活性天然产物挖掘,药食两用资源大健康产品研发及功效诠释;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J Ethnopharmacol, Foods, Int. J. Mol. Sci, Applied Science, Molecules等SCI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贵州省基础研究项目多项。Food & Medicine Homology青年编委,同时担任J Ethnopharmacol, Molecules, World J Clin Cases等期刊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