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里,人们只要一想到它就会联想起“清凉”二字,它就是薄荷。薄荷又叫土薄荷,是唇形科薄荷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食两用历史。
在药用方面,唐代孙思邈的《千金·食治》最早记载了薄荷的药用价值,称其“可久食,却肾气,令人口气香,主辟邪毒,除劳弊”,可见,在唐代时人们就发现薄荷可以清香口气。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薄荷“主治清上化普(利咽膈,治风热)”。明代李中立所撰的《本草原始》记载,薄荷“主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清代汪绂的《医林纂要》记载:薄荷有“愈牙痛,已热嗽,解郁暑,止烦渴,止血痢,通小便”等功效。现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也收录了薄荷,称其主治及功能为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等症。
在食用方面,10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就有食用薄荷的记录。北宋名臣李纲在诗作《献花铺唐相李德裕谪海南道此有山女献花因以名之次壁间韵》中写道:“却愁春梦归吴越,茗饮浓斟薄荷芽”,可见,用薄荷芽泡茶在当时已经流行并被大众所喜爱。元代的《饮膳正要》记载了可治“中风,言语蹇涩,精神昏愦,口面斜”的“荆芥粥”方:荆芥穗一两、薄荷叶一两、豉三合、白粟米三合,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去滓,下米煮粥,空腹食之。到了清代,广东地区的人们常吃“薄荷豆腐”,将新鲜的豆腐切块,再用鲜薄荷叶、酱油、花生油等进行凉拌即可。
到了现代,薄荷的使用场景就更多了。比如做薄荷炒鸡蛋,先将薄荷的嫩茎洗净并切碎,再与鸡蛋液混匀后放入油锅中翻炒,最后加食盐等调味即可出锅。再如提取薄荷中的有效成分,生产具有清新口气、清凉止痒作用的牙膏、沐浴露等。
值得注意的是,薄荷中含有的薄荷醇、薄荷酮会刺激中枢神经,神经衰弱人群及儿童不宜大量使用。薄荷具有抗早孕、刺激子宫收缩、抑制乳汁分泌等作用,处于备孕、经期等阶段的女性,及孕妇、哺乳期女性不宜使用。薄荷性凉、辛散,阴虚发热者不宜使用,否则可能会加重阴液耗伤,导致虚火上升。大量食用薄荷会刺激胃肠道,可能诱发或加重腹痛、腹泻,脾胃虚寒者需注意用量。
文章摘自《中国食品》杂志2025年第15期126页
想要吃得健康、吃得美味、吃得科学
尽在《中国食品》杂志!
各位关心、关注、关爱《中国食品》杂志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