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FMH科普-药食同源篇 | 薄荷:炎炎夏日的“解暑神器”


在炎炎夏日里,人们只要一想到它就会联想起“清凉”二字,它就是薄荷。薄荷又叫土薄荷,是唇形科薄荷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食两用历史。

在药用方面,唐代孙思邈的《千金·食治》最早记载了薄荷的药用价值,称其“可久食,却肾气,令人口气香,主辟邪毒,除劳弊”,可见,在唐代时人们就发现薄荷可以清香口气。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薄荷“主治清上化普(利咽膈,治风热)”。明代李中立所撰的《本草原始》记载,薄荷“主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清代汪绂的《医林纂要》记载:薄荷有“愈牙痛,已热嗽,解郁暑,止烦渴,止血痢,通小便”等功效。现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也收录了薄荷,称其主治及功能为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等症。

在食用方面,10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就有食用薄荷的记录。北宋名臣李纲在诗作《献花铺唐相李德裕谪海南道此有山女献花因以名之次壁间韵》中写道:“却愁春梦归吴越,茗饮浓斟薄荷芽”,可见,用薄荷芽泡茶在当时已经流行并被大众所喜爱。元代的《饮膳正要》记载了可治“中风,言语蹇涩,精神昏愦,口面斜”的“荆芥粥”方:荆芥穗一两、薄荷叶一两、豉三合、白粟米三合,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去滓,下米煮粥,空腹食之。到了清代,广东地区的人们常吃“薄荷豆腐”,将新鲜的豆腐切块,再用鲜薄荷叶、酱油、花生油等进行凉拌即可。

到了现代,薄荷的使用场景就更多了。比如做薄荷炒鸡蛋,先将薄荷的嫩茎洗净并切碎,再与鸡蛋液混匀后放入油锅中翻炒,最后加食盐等调味即可出锅。再如提取薄荷中的有效成分,生产具有清新口气、清凉止痒作用的牙膏、沐浴露等。

值得注意的是,薄荷中含有的薄荷醇、薄荷酮会刺激中枢神经,神经衰弱人群及儿童不宜大量使用。薄荷具有抗早孕、刺激子宫收缩、抑制乳汁分泌等作用,处于备孕、经期等阶段的女性,及孕妇、哺乳期女性不宜使用。薄荷性凉、辛散,阴虚发热者不宜使用,否则可能会加重阴液耗伤,导致虚火上升。大量食用薄荷会刺激胃肠道,可能诱发或加重腹痛、腹泻,脾胃虚寒者需注意用量。


文章摘自《中国食品》杂志2025年第15期126页

想要吃得健康、吃得美味、吃得科学

尽在《中国食品》杂志!



各位关心、关注、关爱《中国食品》杂志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

在2025年,《中国食品》杂志进行了全新改版,这里不仅有美食、美酒、优质食材、饮食文化,还有:
国家级烹饪大师聊菜系发展、讲师门传承、谈烹饪心得;
各菜系优秀厨师的招牌菜肴;
社会各界的食品爱好者分享他们的美食故事;
食品行业专家学者剖析行业发展脉络、科普食品营养健康知识
图片


欢迎订阅2025年《中国食品》杂志

杂志介绍

《中国食品》杂志于1972年创刊,是中国第一本食品类刊物,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食品杂志社编辑出版,为半月刊。《中国食品》上世纪80年代单期发行量达到40万册。《中国食品》杂志针对大众刊发科普类、知识类、美食类、人文类以及康旅类文章,主要报道食品行业发展和动态,传播美食、美酒、餐饮食材、烹饪技艺、普及食品营养健康知识,弘扬和传承中国饮食文化。该刊整体风格轻松愉快,内容浅显易懂,符合大众阅读需求,刊内附精品图片,文章包括人文地理和情感分享类,阅读完之后还能够让读者学到一些知识,增长一定的见识,触发一些思考。换个角度来看待食物、健康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了解不一样的食品,带给读者一个有趣的食品世界!将“舌尖上的中国”用精美生动的文字描绘出来、并通过旗下新媒体平台更大范围的传播出去!



栏目介绍

行业资讯、专家解读、大师的菜、美食烹饪、西餐焙烤、养生食疗、营养课堂、智慧餐谱、饮食文化、名家典故、美食说、美食艺术、食物灵感集、校园食育、美食地理、美酒品鉴、茶咖时光、道地食材、美食器皿、食品AI、味觉探秘、主动健康、运动营养、文旅食创。


邮发代号:2—44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1498/TS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0—1085

国外代号:SM377

图片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单期定价:30元 全年定价:720元
订阅方法
读者可通过银行汇款至中国食品杂志社,汇款信息如下:
单位名称:中国食品杂志社
收款人账号:0200049209024922112
收款人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阜外大街支行
汇款后请通过邮箱或电话与编辑部确认。
电子邮箱:chinafoodn@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3155433
图片


2025年《中国食品》订阅回执复印有效)

姓名


性别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订阅期数


订阅份数


QQ


微信


发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