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2022届毕业生答辩顺利完成

202262日上午,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举办了2022届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为两组同时进行。参加答辩的硕士研究生有王宝光、蒋圣军、王梦柯、梁琼心、梁振华、周莉、蒙丽君、卢洁、陈思潭,他们在读研期间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发表了多篇SCI收录论文,完成了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

中心分别邀请了北京大学张庆英教授、河南大学许志祥教授担任答辩主席,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刘海洋研究员、河北食品检验研究院张岩研究员、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孙勇研究员、黄河科技学院陈林副教授、合肥工业大学魏兆军教授、江南大学赵伟教授、中国药科大学曹崇江教授、郑州大学鲁吉珂教授组成答辩委员会,河南大学王金梅副教授和崔丽丽实验师担任答辩秘书。河南大学康文艺教授、李昌勤教授、魏金凤教授、马常阳副教授、郜晓峰副教授、陈岩博士、刘绪强博士以及中心的全体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答辩。

1.Nigella sativa种子活性成分免疫调节及促进糖吸收作用机制研究

首先是王宝光同学,他的论文题目是Nigella sativa种子活性成分免疫调节及促进糖吸收作用机制研究。探究了N. sativa种子中糖的衍生物(EGMG)和三萜皂苷类化合物(HxrargHxra)对RAW264.7细胞免疫增强机制进行研究,明确了三萜皂苷类化合物HxrargHxra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脂肪细胞IR。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N.sativa种子的免疫增强和降糖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

王宝光同学进行答辩

2.基于“蛋白质组学”和“网络药理学”对引火归元方降血糖作用机制研究

蒋圣军同学的论文题目是“基于‘蛋白质组学’和‘网络药理学’对引火归元方降血糖作用机制研究”。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及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引火归元方具有良好的降糖活性,其作用机制与糖脂代谢密切相关,推测其可能通过调节PPAR信号通路,改善脂质代谢异常,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达到降血糖效果。

蒋圣军同学进行答辩

3.黄花败酱中木脂素和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改善3T3-L1细胞胰岛素抵抗作用机制研究

王梦柯同学的论文题目是“黄花败酱中木脂素和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改善3T3-L1细胞胰岛素抵抗作用机制研究”。本研究首先对黄花败酱中木脂素类化合物进行降糖活性初筛,发现化合物2-4可促进IR 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且化合物24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过来改善IR。同时对具有降糖活性的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初筛,发现环烯醚萜类化合物56活性较好,且可通过抑制RAW264.73T3-L1细胞炎症通路NF-κBMAPK的激活,降低炎性因子的释放和转录水平及巨噬细胞向脂肪细胞的浸润程度,从而改善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炎症状态。

王梦柯同学进行答辩

4.基于蛋白质组学和菌群分析对金针菇多糖免疫调节功能评价

梁琼心同学的论文题目是“基于蛋白质组学和菌群分析对金针菇多糖免疫调节功能评价”。本研究首次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确定金针菇多糖可通过增加TFRCRSAD2蛋白的表达,调节immune diseasesphagosomehematopoietic cell lineageinfluenza A等代谢相关通路,改善CTX诱导的免疫抑制作用。研究了金针菇多糖可通过调节免疫抑制小鼠肠道中BacteroidesAlloprevotellaLachnospiraceae_NK4A136Lactobacillus等菌属的相对丰度以及肠道微生物主要代谢产物SCFAs的含量,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梁琼心同学进行答辩

5.秀珍菇多糖的结构表征及免疫调节活性研究

梁振华同学的论文题目是秀珍菇多糖的结构表征及免疫调节活性研究。该研究从秀珍菇中得到了一种分子量为20.9 kDa的精制多糖PGP-1c,是由无取代位(1,6-α-Gal1,6-α-3-OMe-Gal)和单取代位(1,2,6-α-Gal1,2,6-α-3-OMe-Gal)的半乳糖单元通过α-(1→6)连接的主链和β-D-Manp-(1→→3)-α-D-Glcp-(1→和少量的Fucp作为侧链组成的支化度为48%的葡甘露半乳聚糖。此外,链构象表征发现PGP-1c具有长支链和堆叠的多链网络结构,以及具有抗肿瘤免疫活性特征的三螺旋结构。通过检测PGP-1c对巨噬细胞NO和细胞因子分泌能力的影响,发现具有3-O-CH3基团、三螺旋和多支链结构的秀珍菇多糖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活性。

梁振华同学进行答辩

6.墨角兰(Origanum majorana)化学成分及对RAW264.7细胞免疫机制研究

周莉同学的论文题目是墨角兰(Origanum majorana)化学成分及对RAW264.7细胞免疫机制研究。该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墨角兰(Origanum majorana)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并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出25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1个,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化合物14个。从墨角兰(Origanum majorana)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pB具有免疫增强作用,通过调控NF-κBMAPKs信号通路,调节相关基因的转录,从而增加免疫因子(TNF-αIL-6)和NO的分泌,增强RAW264.7细胞的免疫功能。该研究为墨角兰(Origanum majorana)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结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周莉同学进行答辩

7.黄花败酱改善胰岛素抵抗活性成分及机制研究

蒙丽君同学的论文题目是黄花败酱改善胰岛素抵抗活性成分及机制研究。该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黄花败酱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并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出36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2个,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化合物31个。从黄花败酱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4β,8β)-8-methoxy-3-methyl-10-methylen-2,9-dioxatricyclo [4.3.1.03,7]decan-4-ol)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活性,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来调控葡萄糖的转运,影响葡萄糖的摄取。

蒙丽君同学进行答辩

8.谱效关系和近红外技术在茯苓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卢洁同学的论文题目是谱效关系和近红外技术在茯苓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该实验通过建立谱效关系模型,首次确定茯苓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成分。并采用高分辨质谱推测出其中的成分,进一步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并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通过对建模参数的考察,建立预测茯苓酸含量的最佳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在全光谱范围内,分别使用SD+SNVSD对光谱进行预处理,主因子数分别选择910时建立了最佳分析模型。在此条件下,对应模型对茯苓样品中的茯苓酸和多糖具有良好可靠的预测能力。这为茯苓的开发应用、质控监管提供依据。

卢洁同学进行答辩

9.囊距翠雀花化学成分及其对RAW264.7细胞炎症的机制研究

陈思潭同学的论文题目是囊距翠雀花化学成分及其对RAW264.7细胞炎症的机制研究。该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囊距翠雀花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并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出26个化合物,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化合物20个。活性初筛结果表明C19-二萜生物碱14有抗炎活性。并通过实验证明化合物14可能通过调控NF-κB通路,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和NO的分泌,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陈思潭同学进行答辩

九位同学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对中心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和研究生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每位专家秉着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同学一一提出意见和建议。各位专家对待科研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同学们认真听取和记录了答辩委员会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并和专家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答辩结束后,参加答辩的研究生们将对论文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最后,经过答辩委员评议,各位研究生均顺利通过毕业答辩。康文艺教授代表导师团队对答辩专家的辛苦工作表达了真挚的感谢,对答辩研究生们表示了祝贺,此次答辩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