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豆,别名青小豆,是豆科豇豆属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绿豆(Vigna radiata)的干燥成熟种子。绿豆籽粒呈圆柱形,颜色深绿且有光泽,就像一颗颗绿色的珍珠。
绿豆是药食同源的典型代表,很多古代医药典籍都记载了它的药用价值。唐末医师大明(自号日华子)所著的《日华子本草》记载,绿豆可“益气,除热毒风,厚肠胃;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除吐逆”。宋朝刘翰、马志等编著的《开宝本草》记载,绿豆“煮食,消肿下气,清热解毒”。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绿豆“性甘寒,无毒”,主治小儿丹肿、赤痢等症,该著作还收录了方剂“三豆膏”,将等量的绿豆、赤小豆、黑豆碾成末,用醋调匀后涂于患处,可用来治疗痘后痈肿。明代医家王肯堂撰写的《证治准绳•幼科》中记载了由绿豆、黄连、干葛、甘草制成的“绿豆饮”,其可以“解误服剂热之毒,烦躁闷乱,或作吐,或狂渴,宜先投下,次服对证药剂”,意思是绿豆饮可以缓解误服温热药物导致热毒累积而引起的症状,之后患者可以根据具体症状使用针对性药物调理。清代医家王士雄撰写的《随息居饮食谱》指出,绿豆“煮食清胆养胃,解暑止渴,润皮肤,消浮肿,利小便,已泻痢”。现代营养学表明,绿豆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以及球蛋白、多糖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降低胆固醇、保护肝脏等作用。比如,绿豆中含有的优质蛋白质可以为机体提供氨基酸,有助于维持肌肉和组织健康;多种维生素在细胞代谢和神经系统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维护肠道健康;球蛋白和多糖可以促进胆固醇在肝脏的分解,起到降脂的作用。在食用方面,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绿豆,处处种之……可作豆粥、豆饭、豆酒,炒食、麨食,磨而为面,澄滤取粉,可以作饵顿糕,荡皮搓索,为食中要物。”在炎热的夏季,我们常喝具有降火消暑作用的绿豆汤,明代高濂在其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中记载了绿豆汤的做法:“将绿豆淘净下锅,加水,大火一滚,取汤停冷,色碧,食之解暑。如多滚则色浊,不堪食矣。”在现实生活中,不同地方做绿豆汤的方法有所差异,绿豆汤的颜色也有差别。北方水质偏碱性,有些地方的绿豆汤是红色的;南方水质偏酸,煮出来的绿豆汤则是绿色的。

我们常食的具有食疗作用的小吃还有绿豆糕,其制作方法并不难。首先将煮熟的绿豆碾成泥,然后加入糯米粉和白砂糖搅拌均匀,最后倒入模具中蒸熟,放凉后切成小块即可食用。如果喜欢口感更丰富的,可以在加入糯米粉和白砂糖时再加入少许食用油。清代刘大观的《食绿豆糕》指出,“惟兹绿豆糕,差足适肠胃。五谷中有菽,元黄各殊致。绿者性微寒,驱暑实堪贵。”意思是绿豆糕适合肠胃功能不佳的人食用,且绿豆性微寒,具有驱暑作用。
此外,绿豆还可以和其他食材搭配,进一步提升食疗效果。比如,绿豆与薏米一起煮,薏米中的薏苡仁油、薏苡仁酯等成分可以减轻水肿,绿豆中的膳食纤维和薏米协同作用有助于机体排出毒素和湿气;绿豆和百合一起煮,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和绿豆搭配可以养肝护肺,缓解人们肝火旺盛的情况;绿豆和南瓜一起煮,南瓜中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与绿豆搭配可以中和其凉性,适合肠胃较弱的人食用。需要注意的是,煮绿豆时不宜煮得过烂,以免使有机酸和维生素遭到破坏,降低清热解毒的功效;绿豆中的单宁在高温条件下遇铁会生成黑色的单宁铁,因此煮绿豆时建议用砂锅,而不用铁锅。虽然绿豆具有诸多益处,但是也有食用禁忌。比如,体质寒凉的人应谨慎食用绿豆,以免加重症状;空腹时不宜食用绿豆,以免对肠胃造成不适;过量食用绿豆可能导致肠胃疾病,因此需适量饮用;正在服用中药的人应谨慎食用绿豆,因为绿豆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利用。摘自《中国食品》杂志2025年第16期108-109页

想要吃得健康、吃得美味、吃得科学
尽在《中国食品》杂志!
各位关心、关注、关爱《中国食品》杂志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
在2025年,《中国食品》杂志进行了全新改版,这里不仅有美食、美酒、优质食材、饮食文化,还有:国家级烹饪大师聊菜系发展、讲师门传承、谈烹饪心得;食品行业专家学者剖析行业发展脉络、科普食品营养健康知识
欢迎订阅2025年《中国食品》杂志

《中国食品》杂志于1972年创刊,是中国第一本食品类刊物,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食品杂志社编辑出版,为半月刊。《中国食品》上世纪80年代单期发行量达到40万册。《中国食品》杂志针对大众刊发科普类、知识类、美食类、人文类以及康旅类文章,主要报道食品行业发展和动态,传播美食、美酒、餐饮食材、烹饪技艺、普及食品营养健康知识,弘扬和传承中国饮食文化。该刊整体风格轻松愉快,内容浅显易懂,符合大众阅读需求,刊内附精品图片,文章包括人文地理和情感分享类,阅读完之后还能够让读者学到一些知识,增长一定的见识,触发一些思考。换个角度来看待食物、健康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了解不一样的食品,带给读者一个有趣的食品世界!将“舌尖上的中国”用精美生动的文字描绘出来、并通过旗下新媒体平台更大范围的传播出去!
行业资讯、专家解读、大师的菜、美食烹饪、西餐焙烤、养生食疗、营养课堂、智慧餐谱、饮食文化、名家典故、美食说、美食艺术、食物灵感集、校园食育、美食地理、美酒品鉴、茶咖时光、道地食材、美食器皿、食品AI、味觉探秘、主动健康、运动营养、文旅食创。
邮发代号:2—44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1498/TS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0—1085
国外代号:SM377
读者可通过银行汇款至中国食品杂志社,汇款信息如下:收款人账号:0200049209024922112收款人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阜外大街支行
2025年《中国食品》订阅回执(复印有效)
姓名 |
| 性别 |
|
通讯地址 |
|
邮政编码 |
| 联系电话 |
|
订阅期数 |
| 订阅份数 |
|
QQ |
| 微信 |
|
发票信息 |
|